| |
| 船姐船哥的故事 |
|
| 中國雜志網 |
發布時間:2010/6/20 星期日 上午 10:20:24 |
瀏覽次數:17196 |
|
| 關鍵字:
|
“蕩湖船”是蘇北白馬湖水鄉一種古老而又傳統的民間文藝表演形式,隨著新潮文化的興起和傳統文化的淡去,目前這種形式已極為少見。研究這方面的相關資料也多已散失。這次我在民歌之鄉的南閘農村進行民俗文化調查,卻不經意地網住了一則關于蕩湖船船姐船哥的故事,倒很值得思考和回味。 舊時代,這里表演的蕩湖船,站艙晃船的叫船姐,撐篙溜船的叫船哥。兩人通常都是結有私情的一對,隨著感情的深篤,表演也就逐漸默契異常以至珠聯璧合。有個叫徐四姐的船姐,人長得水靈,歌唱得好聽,船晃得漂亮,深受眾多小伙子的喜愛和垂青。然而,她謝絕了多元的求愛,唯獨癡情于船哥李二。并動了真格,私戀激情到了沸點,便以身相許。在月朗風高的夜晚,他們經常鉆進玉米地里幽會野合,由此播下了愛情的種子。 然而,在那封建禮教世俗觀念的壓迫下,窮得叮當響的李二根本無法把徐四姐明媒正娶,有頭有面的徐家父母勢利世故。“忽然一陣無情棒,打得鴛鴦各一方”。不久徐四姐被逼嫁給縣城里比她大十多歲的二楞子。李二到大齡后拾了個呆子媳婦。他們唱了多少年的相思苦、灑了多少年的相思淚、交織了多少年的離別愁。雖然歲月如梭似箭,情侶天各一方,他還一直在想念著她,她也一直在思念著他。 三十年以后,社會早已有了文明的開化。這個時候正好徐李二人均已喪偶,冷卻多年的愛情火花又重新復燃碰撞到一起。他們終于破鏡團圓,有情人終成眷屬,經過幾十年的風風雨雨才綻放的相思花,多象村野的野薔薇散發著芬芳。多么不容易啊!他們相依為命、相敬如賓,非常珍惜這遲到的燦爛。當年那“愛情的種子”親生骨肉知道了真情也拜認了生父,他們又重新沉浸在溫馨的天倫之樂之中。 那幾年,提倡弘揚民族文化,“蕩湖船”沖破幾十年禁錮,又在鄉間悠然飄蕩了,為了搶救民間文化遺產,有關部門領導注重民俗文化資料的收集和挖掘。當年這對珠聯璧合的老船姐船哥又澎湃起晚年的心潮,他們竭盡余力把頻臨絕跡的“蕩船技藝”奉獻出來,把幾乎失傳的傳統民間小調傳唱開來。經過名家的整理和考鑒,兩位老人留下了好多首具有傳世價值的民間文學精品。他們通過手把手教“船上功夫”,那些隔輩的年輕船姐船哥們也都很快入門,并加以創意的發揮,蕩湖船又激濺起新生活沁人的浪花。 但畢竟逝水流年,歷史蒼海桑田。那一對苦盡甘來的船姐船哥在享受一段夕陽的燦爛后,最終還是向這個世界告別、駕鶴仙歸。是老船哥先辭世的,老船姐強忍悲痛唱了一曲當年蕩湖船小調《手扶攔桿》為老公壯行。顯得惜別依依。沒多久,老船姐也含笑九泉。鑒于她在搶救民間文化遺產方面有較大功績,地方政府和群文部門派相關同志前來治喪,著名的民間文學藝術家特地從省城趕來吊唁,年輕的藝徒們合奏著傳統的民間音樂,飄蕩起悠然的蕩湖船,葬禮異常隆重而又別致,船姐船哥的人生總算非常光彩地劃上了圓滿的句號。他們沒有遺憾地步進了幽靜的人生后花園。 故事到了這里,應該說有了較好的結局。也許你會說,這不過是一杯清清淡淡的白開水,沒有造勢奪人,不值得品茗咀嚼。也許你會說,它只是一幅粗線條的素描畫,沒有濃潑的色彩,沒有復雜的構圖,沒有新穎的立意,平平常常,難以融入光怪陸離的現代氣息。其實,你如果以換位思考的方法去剖析船姐船哥漫漫的人生路,你就會覺得,悲歡離合,陰晴圓缺、情感交錯,跌宕有致就很自然地融入其中,我看它則是一個頗具玩味的完整的愛情故事。 聽了這則似覺古典的故事,我不禁沉思,船姐船哥之所以悲歡離合,正是因為他們經歷了不同落差的社會與時代,因為他們交融了水鄉不同時期、不同時段的情感矛盾。如今,新的世紀,新的時代,農村也逐步趨于現代化了,什么幸福快車,網絡戀情,“愛你沒商量”,新一代的農村青年男女當然不會重復昨天船姐船哥的故事,但是在矛盾運行的人間萬象里,又會出現種種新的悲歡離合的載體,又在演繹著新的情感故事。 眼下,年輕的朋友,你們雖然沒有祖輩那種直觀的感受但也不可再有那種無緣的機遇,社會與時代會恩賜給你們許多新的愛情熱能和情感雞湯。條件優越了,我倒建議你們去細細品味這個故事的潛影之處,鑒賞之余,獲取銘心的啟迪。好準備去迎接和面對即將到來的閃光的“奶油”戀情。
|
|
| 來源: 年期 |
|
|
| |
|
| 雜志目錄 |
|
|
 |
|
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