鶴壁老市區曾經為商代首都"中牟",戰國七雄之趙國首都遷邯鄲前曾定都于此約40年。所轄淇縣曾經是殷商首都“朝歌”,春秋時期最大諸侯國衛國首都“沫”。境內淇河風景迤邐,被譽為“北方漓江”,《詩經》中有19篇專門描寫鶴壁淇河沿岸的風土人情和自然風光。
所轄浚縣古稱黎陽,是殷商文化發源地,屬中國國家歷史文化名城,境內大伾山融儒、釋、道文化于一體,文物古跡薈萃,有“登大伾如臨東岳”之美譽。山上北魏大石佛全國最早、北方最大。境內云夢山有“云夢仙境”之稱,戰國時期鬼谷子王禪曾在此授徒講學,培育了孫臏、龐涓、蘇秦、張儀、毛遂等歷史上著名的軍事家、縱橫家,被譽為“中華第一古軍校”。 藥王孫思邈、一代文豪羅貫中曾隱居于此。
文化旅游
鶴壁旅游資源豐厚,具有廣闊的開發前景。浚縣、淇縣為國家、省歷史文化名城,素以名勝古跡著稱,自古至今,天下名人學士和游客前來覽勝者,代不乏人。浚縣大伾、浮丘兩山是今河南省對外旅游勝地。
大伾山有大石佛、天寧寺、太平興國寺、天齊廟、禹王廟、孔廟、呂祖祠等。《尚書·禹貢》載,禹疏"東過洛汭、至于大伾"。東漢光武帝在山上筑壇祭天,魏文帝曹丕寫《黎陽作》,唐洪經綸、高尚志,明盧象升、王陽明,清王鐸、程芳等曾登臨,賦詩題詞。
浮丘山有唐千佛寺石窟、明碧霞宮等,設在碧霞宮內的博物館,藏有許多稀世珍寶。據傳,戰國時期著名軍事家鬼谷子曾在淇縣云夢山隱居講學,在水簾洞開辦中國第一座古代軍校,培養出蘇秦、張儀、孫臏、龐涓等縱橫家、軍事家。商末,淇縣的淇園為中國較早的園林之一。歷代文人騷客如陶淵明、柳宗元、王十朋、于謙等都曾到淇縣游覽觀光并作賦題字。
淇河——鶴壁的生命線。風光引人入勝,沿岸有秀美多姿的雞冠山、玄天洞石塔、白龍廟瀑布等,天然太極圖聞名遐邇。位于淇河之濱的黑山上有金山嘉祐禪寺,為佛教圣地,流傳有"白蛇鬧許仙"故事。淇濱區許家溝村為淇河優美地段之一,明代著名的小說家、戲劇家羅貫中晚年隱居在這里,完成了巨著《三國志通俗演義》和《水滸全傳》。鶴壁新區布局精妙、規劃科學,樓宇鱗次櫛比,道路寬闊筆直,綠樹成蔭,綠草成坪,三季有花,四季常青,入夜燈火輝煌,流光溢彩,是中原大地一顆璀璨奪目的明珠。
自2003年被國家旅游局命名為中國優秀旅游城市以來,鶴壁市科學制定了旅游業的發展規劃,不斷增加對旅游業的投入,加大了景區景點的基礎設施建設,以“新世紀、新鶴壁、新旅游”為主題,以“一河(淇河)、兩城(浚縣國家歷史文化名城、淇縣朝歌古城)、三山(大伾山、云夢山、五巖山)”為重點,努力打造“鉆石般晶瑩、田園般美麗、火焰般活力”的城市名片。目前,鶴壁市的城市功能日臻完善,旅游服務水平日益提高,旅游綜合服務功能不斷增強,旅游市場得到了進一步優化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