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編者按:無論企業處于哪個發展階段,宣傳都是必不可少的;無論產品屬于哪個類別,領導都應該是最好的推銷員;無論領導屬于哪個級別,你都應該赤膊上陣發一次傳單。
2007年9月14日,我幫旅美著名華人藝術家、名震世界畫壇的現代藝術大師周氏兄弟組織了北大演講。這場演講是我建議并幫忙聯系的,所以我覺得有責任確保這場演講成功。周五晚上,我親自趕到了北大理教109教室,坐鎮把關。
那天下著不小的雨,大家出行不便。又是剛剛開學,同學“驚魂不定”,還不能夠從容安排時間參加這類活動。演講的籌備只有幾天時間,宣傳活動很匆忙,種種原因,都使我擔憂上座率不高。我到達教室的時間是6點30分,結果正如我所擔心的,能裝一二百人的教室,稀稀落落坐了20來人,一點沒有那種應該有的大師下凡、群情激動的氛圍。
我心里一涼,立即讓兩個助手走到教室門口發傳單。一個秘書拿著傳單,怯生生地等著來來往往的學生取閱,好像剛出道的乞丐不敢把手伸向施主。見此,我立即自己拿來一疊傳單,抓起一頁向天上揮舞,大聲向身邊來來往往的學生吆喝起來:“嘿,看一看來瞧一瞧,世界頂級現代藝術大師北大演講,不聽后悔一輩子!聽講座并免費贈送周氏兄弟傳記!嘿……”
學生被我吸引過來,紛紛來取宣傳頁,一時間很多人就走進了教室,明顯地人也多了起來。很多學生這時也認出我來,一個女生走過來要和我照相,我說:“照相可以,但必須來聽講座。”那個女生顯出不高興的樣子,我立即放棄要她聽講座的條件,摟著她合了影,茄——子——
周氏兄弟在講座不到十分鐘時來到教室,同學們向他們熱烈鼓掌,大師抵達現場,而且又是這么近距離接觸,周氏兄弟的人格魅力是那么鮮明,教室里立即異彩紛呈,情緒亢奮。但上座依然不理想,居然沒有站著的人——我半生都是在講座中度過的,講座中如果有人在走道里站著,臺上臺下會互相感染,那場面立即會火爆很多,也會出現許多意想不到的效果。
看著教室差強人意的滿座情況,我再次出動,拉著北大學生會一個干部,讓她帶我到周邊教室去拉人來聽講座——雖然這樣上門吆喝、公開叫賣,于我并不是一種十分舒服的事情,因為你這樣做很可能打攪人家的安靜、冒犯別人,引來白眼……但我更知道許多事情的成敗,往往取決于你是否有足夠的意志,把自己的目標執行到底。
我1983年到北大團委擔任文化部長,干的就是學生活動,不知道組織過多少次類似的講座。1996年來到新東方創業,講座也是我的主要活動之一。創業的辛苦固然很多,但我并不記得有過為了什么活動直接走到街頭吆喝叫賣的光榮經歷。但為了今晚我發起的演講得以成功,我將不得不赤膊上陣,赴湯蹈火了:
我走進一個個坐著自習學生的教室,徑直走到臺上,開頭就說:“各位對不起,借用大家30秒鐘,我是徐小平,有人認識我嗎——沒有人?氣死我了!——不過,此刻在隔壁109教室,有一個世界級講座,當代十大最著名現代藝術家周氏兄弟正在那里演講,我親自主持,歡迎大家來參加,還有免費周氏傳記……記住,周氏兄弟,109教室!”
說完,我又和那位學生會干部匆匆奔向下一個教室,一口氣,在幾分鐘之內走了五六個教室。等到我氣喘吁吁走回教室時,我心里的預期得到了證實,北大理教109教室已經擠滿了學生!
這是一個我很自豪的事跡。雖然周氏兄弟演講成敗對我的事業并沒有影響,但我的行動符合我自己宣傳的觀點:做什么事情要么不做,要做就要竭盡全力把它做好。只要你以這種精神做好通往未來的每一件事情,你就會一步一個腳印,登上你人生的珠峰。
人人都知道俞敏洪走出北大在海淀街頭刷海報招生、站在垃圾筒上做免費講座的故事,現在我沖進教室吆喝學生來聽課的動人事跡,希望大家也能記住。其實,做什么事情只要有激情、或必勝的信念,膽大妄為,你就沒有什么做不成的事情。
|